一、局部放电的本质与危害
隐蔽性绝缘缺陷的早期表征
局部放电发生在绝缘系统内部(如气泡、杂质、裂缝处),电场强度超过局部击穿场强时产生非贯穿性放电。这种放电肉眼不可见,但会持续释放能量,导致绝缘材料发生电腐蚀(带电粒子轰击)、化学腐蚀(生成臭氧、氮氧化物)和热效应(局部高温碳化)。若不及时检测,绝缘性能将加速劣化,最终引发击穿故障。
连锁性故障风险
设备损毁:长期局部放电可能发展为相间短路或对地短路,导致开关柜燃弧爆炸、变压器烧毁等严重事故。
系统瘫痪:设备故障可能引发电网电压波动、非计划停电,造成工业停产、社会经济损失。
安全威胁:放电产生的电磁辐射、噪声及潜在火灾风险,威胁运维人员安全。
二、常规巡检的局限性
局部放电无法通过人工观察、触摸或常规电气试验(如绝缘电阻测试)有效识别。其能量释放形式(声、光、热、电磁波)需专业传感器捕捉,且放电信号易被环境噪声掩盖。
三、专业检测的核心价值
预防性维护的依据
通过超声波、特高频(UHF)、暂态地电压(TEV)等检测技术,可定位放电源并量化放电强度(如pC值)。例如:
超声波法:捕捉放电产生的机械振动波(>20kHz),适用于表面放电定位。
UHF法:检测GHz级电磁波,抗干扰强,适合开关柜缝隙或玻璃窗处监测。
TEV法:通过金属外壳缝隙检测纳秒级电磁脉冲,实现带电在线监测。
综合应用多种技术(如APD300在线监测系统),可建立设备状态基线,实现趋势预警。
标准化的安全阈值
检测结果可对照国家标准评估风险(如空气绝缘柜在1.2Ur电压下局放量≤50pC为优质),指导运维决策:
20dB以下:设备正常,定期巡检;
20-30dB:缩短检测周期,跟踪变化;
30dB:立即定位检修。
经济效益最大化
早期发现局放可避免设备更换(如开关柜整柜更换费用超10万元)、停电损失(工业用户每分钟损失可达数万元)及应急抢修成本。